刘雪松:凭什么说菲尔普斯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

2013年09月13日03:00  钱江晚报

  一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,对中国人说了句“年轻人做公务员是严重浪费”,被很多爱国人士讥笑是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。

  菲尔普斯在说“年轻人做公务员是严重浪费”之前,是有特定的语境的。他说,中国的很多工厂,“创新力还是零,没有什么新的”,“中国必须自己创新,这才能促发很大的生产力”。他同时告诫中国的决策者,“政府机构不是给年轻人的,这是低估了他们的能力,是大材小用,也浪费了社会花在他们身上的教育成本”。

  菲尔普斯这番话,本意应该是想表达中国的未来设计师们,应该为年轻人更多地创造探索创新的动力和条件,包括劳动力的价值环境等,以激发年轻人投身科技创新,丝毫看不出有半点瞧不起中国青年的意思。但是,为什么到了一些旁观者眼里,却成了“指责年轻人太功利”?我看不外乎两种可能,一种是盲目自尊,内心包容不了别人的“说三道四”;另一种是,假装糊涂、转移视线,回避国内的现实矛盾和困难。

  从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,到国考剑指公务员,虽然这其中有着传统的“学而优则仕”观念,但中国的劳动力价值导向,客观上明显造成了公务员岗位的抢眼地位,因而明显地更加吸引年轻人往国家行政机关里奔跑。科技创新的道路,因为投资回报、扶持力度等现实状况,目前还难以吸引年轻人去大胆尝试,甘冒风险。

  菲尔普斯举例说,“我们希望看到聪明的年轻人对妈妈说:妈,我去西部、去南部、去北部开公司去了!”这句话,与其说是讲给中国的年轻人听的,不如说是道给决策者听的。我们不能一方面指责年轻人暮气沉沉,另一方面却不给年轻人活蹦乱跳的立志环境;不能一方面自己面对外部灵动的思想强调现实难题,另一方面却埋怨自己身边的年轻人不愿去改变现实。这种态度,恰恰是一种唯己是利的“功利和狭隘”。

  探究中国年轻人为何渴望做公务员,不是菲尔普斯的份内事,而是中国人自己应该去担当的事。菲尔普斯只是用一个经济学家的眼光、用国际的目光,将心比心地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,在表达对于中国年轻人立志创新的勉励的同时,给中国的决策者,算了一笔现实与未来、投资与回报、成本与获利的国家经济账。

  “妈,我去西部、去南部、去北部开公司去了!”这些原本属于中国年轻人的浪漫想象、激情梦想,今天出现在一位白发苍苍的外国友人口中,恰恰不是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不了解中国,而正是因为他知道得太多。

  指责菲尔普斯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,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“不了解中国的国情”。这是一种凡是听到不爽观点,便习惯性地以“国情”说事的心理脆弱表现。

  国情难免不同,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追求科技创新的激情、并以此推动生产力的发展,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,这个规律,却不会因为国情不同而有丝毫区别。一个自己的思维都暮气沉沉的人,有什么理由指责现在的年轻人暮气沉沉呢?那才是真正的站着说话不腰疼。

(原标题:凭什么说菲尔普斯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)

(编辑:SN093)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
  • 体育第12届全运闭幕 广东男篮惊魂胜辽宁夺冠
  • 娱乐李天一同伙律师曝5人串供 称反正是嫖娼
  • 财经上海自贸区获批催涨区内房价:一夜涨10%
  • 科技旅行者1号成首艘飞出太阳系人造飞船
  • 博客个税沦为工资税:中产收入阶层最受苦
  • 读书才子佳人更多情:民国惨烈的出轨纠纷
  • 教育北大招100处女大学生供血做研究